原文服务方: 山西农业科学       
摘要:
1981-2009年,在山西临汾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地、旱地麦田进行定点定时调查,分析了小麦穗期麦蚜种群动态的影响因子及其对发生为害的显著影响,筛选出3个对发生程度有影响的预测因子,即发生程度级别(γ)与越冬基数(x1)、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x2)、4月中下旬温湿度系数(x3).采用回归分析法,利用计算机建立预测模型为:y=-0.7264+0.0604x1+0.2876x2-0.0779x3;运用20 a的资料进行回归检验,历史拟合率高达90%,可用于分析小麦穗蚜复合种群的未来发展动态.
推荐文章
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麦长管蚜
种群动态
模糊聚类分析
小麦穗肥施用技术探讨
小麦
穗肥
施用技术
高压静电场对小麦叶片保护酶系统及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高压静电场(HVEF)
抗氧化酶活性
麦长管蚜
种群动态
蚜虫种群时空分布动态模型
昆虫种群
时空动态
空间格局
聚集度指标
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山西小麦穗蚜复合种群动态监测模型探讨
来源期刊 山西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小麦 穗期 麦蚜 复合种群 监测模型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6-258
页数 分类号 S435.1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481.2011.03.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裴雪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77 1200 20.0 32.0
2 李峰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7 134 7.0 10.0
3 郑王义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30 307 10.0 17.0
4 丁锐钦 4 23 2.0 4.0
5 谢成升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9)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穗期
麦蚜
复合种群
监测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农业科学
月刊
1002-2481
14-1113/S
大16开
196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9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78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