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山西农业科学       
摘要:
为了衡量小豆新品种晋小豆3号的主要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寻求高产为主攻目标,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效能,利用晋小豆3号区试和生产试验数据,对其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进行变异性、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质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百粒质量和单株荚数,株高最小.大面积推广中实现晋小豆3号的高产途径为:以提高单株粒质量为主,适当增加单株荚数,保持株高和百粒质量的稳定适中,促进各因子间协调发展.
推荐文章
小豆新品种晋小豆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小豆
晋小豆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大粒红小豆新品种晋小豆7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红小豆
晋小豆7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棉花新品种秋乐5号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途径
棉花
秋乐5号
产量构成因子
统计分析
高产途径
红小豆新品种(系)的鉴定与评价
红小豆
鉴定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豆新品种晋小豆3号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途径
来源期刊 山西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小豆 晋小豆3号 产量构成因子 统计分析 高产途径
年,卷(期) 2011,(11) 所属期刊栏目 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6-1148
页数 分类号 S521.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481.2011.11.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耀文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61 309 11.0 14.0
2 赵雪英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32 182 7.0 12.0
3 张春明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3 126 7.0 10.0
4 闫虎斌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8 63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豆
晋小豆3号
产量构成因子
统计分析
高产途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农业科学
月刊
1002-2481
14-1113/S
大16开
196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9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78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