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单眼晚期视功能损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外侧膝状体的形态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单眼晚期视功能损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例(青光眼组)及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8例(对照组),均行外侧膝状体的3.0 T磁共振成像扫描,测量外侧膝状体的最大高径和体积.比较青光眼组及对照组杯盘比、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layer,RNFL)厚度、视野平均缺损值及对比分析青光眼组及对照组外侧膝状体各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所有受试者外侧膝状体均可清晰成像.青光眼组右侧外侧膝状体最大高径、体积分别为(4.52±0.57)mm、(104.80±21.10)mm<'3>,左侧为(4.30±0.26)mm、(101.50±27.70)mm<'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0,P=0.415;t=0.235,P=0.819).正常对照组右侧外侧膝状体最大高径、体积分别为(5.14±0.35)mm、(136.80±14.40)mm<'3>,左侧为(4.98±0.31)mm、(141.90±16.80)mm<'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65,P=0.510;t=0.141,P=0.888).青光眼组双侧外侧膝状体最大高径及体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均为P<0.05);杯盘比、RNFL厚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视野平均缺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单眼视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枢损伤可累及双侧外侧膝状体,二维最大高径及三维体积均明显萎缩,3.0 T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这个变化,从影像学角度加深对青光眼中枢损伤的认识.
推荐文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枢视觉通路的改变
青光眼
视路
神经退行性病变
视神经保护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早期诊断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药物治疗进展
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
眼压
药物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
原发性
开角型青光眼
诊疗现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眼视功能损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外侧膝状体损伤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外侧膝状体 磁共振成像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8-76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5.2
字数 375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129 576 12.0 16.0
2 陈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35 275 10.0 15.0
3 戴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11 44 4.0 6.0
4 高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8 18 2.0 3.0
5 陈志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12 26 3.0 4.0
6 穆可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12 45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外侧膝状体
磁共振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