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简述了鲁山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兵马沟组的特征,分析了地壳演化历程,认为兵马沟组形成于河流三角洲环境,并有向港湾到滨海过渡的迹象.燕山晚期三门峡-鲁山断裂带的向北逆冲推覆,导致兵马沟组呈倒转产状.通过对济源、伊川、鲁山、舞钢分布的兵马沟组进行对比,认为兵马沟组沉积时具陆在北、海在南的古地理格局.兵马沟组与上覆地层汝阳群云梦山组或五佛山群马鞍山组为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期间发生过地壳抬升,兵马沟组不宜归入汝阳群或五佛山群,应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单位,这对完善华北乃至中国地层年代表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豫西渑池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沉积环境分析
中元古代
豫西地区
兵马沟组
沉积环境
粒度分析
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潜穴化石
燕山地区
中元古代
常州沟组
潜穴化石
伊川兵马沟组上段砂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兵马沟组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扇三角洲前缘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元古代盆地属性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中元古代
盆地属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南鲁山地区中元古代兵马沟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兵马沟组 中元古界 三门峡-鲁山断裂 河南鲁山地区
年,卷(期) 2011,(1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6-1720
页数 分类号 P534.3
字数 51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11.1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雷 7 42 4.0 6.0
2 张元国 3 15 1.0 3.0
3 刘长乐 2 3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7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兵马沟组
中元古界
三门峡-鲁山断裂
河南鲁山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