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马克思选择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作为自己的职业是由于马克思一生具有浓厚普罗米修斯情结.由普罗米修斯情结所产生的大众意识的立场决定了马克思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责任意识;马克斯O韦伯与尼采都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作出了批判,但由于立场的不同导致了与马克思不同的价值差异.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讲并不在于我们所具有的理论"生产与再生产"水平,而是我们能否重新建立与大众血肉联系,亦即能否重新树立牢固的"大众意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克思"普罗米修斯情结"的哲学分析
来源期刊 潍坊学院学报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大众意识 普罗米修斯情结 责任意识 批判精神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历史·政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02
页数 分类号 A7
字数 42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288.2011.01.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幸平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众意识
普罗米修斯情结
责任意识
批判精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潍坊学院学报
双月刊
1671-4288
37-1375/Z
大16开
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9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94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