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功能微生物、泥炭和粗砂为填充介质设计新型生物反应墙,研究了反应墙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的修复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运行期内生物反应墙修复效果良好,苯系物、萘系物及菲去除率为83.6%~99.85%,其中71.23%~99.71%在墙体前半部分被去除.泥炭介质和功能微生物能够稳定发挥对污染物的吸附与降解功能,32.63%~77.98%的BTEX和97.14%~99.81%的目标PAHs被泥炭吸附去除;18.96%~50.98%的BTEX和已吸附于泥炭上的大部分石油烃污染物均显示被生物降解.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可有效延长泥炭的吸附寿命,泥炭对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供给可使反应墙内长期保持较高的功能微生物数量,每克干介质约含有3.46×106~6.16×109个.因此新型生物反应墙原位修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是可行的.
推荐文章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吸附-降解联合修复方法的研究
生物修复
影响因素
有机粘土颗粒
SA
生物膜
原位修复氯代烃污染场地地下水的现场中试研究
氯代烃
污染地下水
原位修复
厌氧还原脱氯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原位修复研究进展
可渗透反应墙
地下水污染
硝酸盐
原位修复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石油烃
地下水污染
原位修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生物反应墙原位修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
来源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生物反应墙 功能微生物 泥炭 石油烃 地下水 生物修复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4
页数 分类号 X1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洪林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27 2339 23.0 34.0
2 马会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42 138 7.0 8.0
3 李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7 64 5.0 6.0
4 张兰英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83 1167 17.0 2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反应墙
功能微生物
泥炭
石油烃
地下水
生物修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大学学报
月刊
1000-582X
50-1044/N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78-16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573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