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湖北金罗家遗址剖面总厚度为171 cm,平均10 cm采集一个样品,共采集17个样品.考古遗址年代顺序主要根据考古器物(如陶片、瓷片、砖瓦块等)颜色、图案、花纹和形态类型等与已确定年代的考古器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确定不同文化层的时代顺序.文章对考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植硅体类型和炭屑进行了研究,并对多环芳烃可能来源、植硅体组合和炭屑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最下部的生土层样品未检测到多环芳烃,古文化层土壤样品均检测出了多环芳烃,不同文化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也是不同的,在个别文化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还表现出一些异常.利用多环芳烃来源地球化学参数甲基菲/菲(MPh/Ph)和荧蒽/芘(Fl/Py)的比值对金罗家遗址考古遗址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判断,考古土壤多环芳烃的MPh/Ph值范围主要在0.34~0.89之间(除F13样品值为1.30外),Fl/Py值范围主要在1.92~5.88之间(除F8样品值为10.82外),说明多环芳烃的来源主要是热成因.而荧蒽/菲、苯并蒽/菲和苯并芘/菲等可以作为与陆生植物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芳烃的产物的标志,这些多环芳烃可能与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关系,说明考古遗址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记录能够反映生活在该遗址上一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活动的信息.因此,多环芳烃是人类活动的良好指示物.同时,在整个剖面土壤中还检测出大量的且种类多样的植硅体和炭屑,植硅体类型主要有:方型、长方型、扇型、哑铃型、鞍型、齿型、帽型、棒型和尖型等.植硅体组合能够恢复当地的古植被,也可以反映古人类在选择和利用植物有关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其古植被生长是与古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在西周时期文化层,以C3植物为主;东周时期文化层,以C4植物为主;唐宋时期文化层,以C3植物为主,明清时期文化层,以C4植物为主.炭屑是植物有机体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炭屑分析是研究历史上人类活动的方法之一.在金罗家遗址样品炭屑分析中,从不同古文化堆积层的变化背景中分离出了因人口增长或火灾造成的2个炭屑高峰值,第一个峰值为东周时期,另一峰值为明清时期,这两个峰值与自西周(1 000 BC)以来历史记载的该地区2个人口繁盛和经济发达时间基本相符.在对考古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木本型植硅体和炭屑对比分析中,它们的变化规律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这些说明生活在遗址的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时候,自然环境也可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推荐文章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多环芳烃
土壤
污染特征
来源
史前水稻土剖面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
多环芳烃
土壤剖面
分布
有机碳
粘粒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分析
环境
多环芳烃
致癌
富集
迁移
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研究
多环芳烃
沉积物
土壤
前处理
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湖北省金罗家考古遗址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植硅体的分析及其意义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金罗家遗址 多环芳烃 植硅体 炭屑
年,卷(期) 2011,(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61-1469
页数 分类号 X14
字数 80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906.2011.10.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勇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6 139 7.0 11.0
2 谢树成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5 893 17.0 29.0
3 张宏亮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11 29 3.0 5.0
4 王毅彰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7 24 4.0 4.0
5 邹胜利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8 2.0 2.0
7 朱俊英 2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7)
共引文献  (133)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8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97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罗家遗址
多环芳烃
植硅体
炭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