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动物模型的构建为其机制的阐明提供了研究平台.BP动物模型按照构建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IgG的被动转移模型,即通过注射抗鼠BP180抗体诱导与人BP类似的临床及免疫病理学改变.该模型证实炎性细胞及补体等成分在B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但无法直接说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致病性作用,也未能复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特点;第二类是转基因鼠模型,即在BP180抗原人源化鼠动物模型基础上证实了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致病性作用,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仍很少,体内模拟T、B细胞针对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依赖的致病性自身抗原仍不理想;第三类是移植皮片模型,即通过移植人或鼠皮片来模拟BP发病过程.该模型证明了BP皮损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存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该文就3类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推荐文章
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局灶性脑缺血
动物模型
建模方法
病理生理
天疱疮与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3种实验检测结果比较
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ELISA法
组织病理
直接免疫荧光
偏头痛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偏头痛
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
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大疱性类天疱疮
出院准备度
预期性支持
个人状态
适应能力
影响因素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疱性类天疱疮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临床皮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动物模型
年,卷(期) 2011,(9)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3-584
页数 分类号 R758.66
字数 24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963.2011.09.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刚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皮肤病研究所 228 823 15.0 19.0
2 吴岩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皮肤病研究所 8 2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疱性类天疱疮
动物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月刊
1000-4963
32-1202/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7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