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简易针内针脊麻技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拟行脐以下部位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简易针内针穿刺组(SS组)和腰硬联合穿刺组(CS组)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分别以8号注射针和硬膜外穿刺针作引导针进行脊麻穿刺,将退针并调整方向再进针视作再次穿刺,若三次不能成功即更换引导针.记录两组穿刺时间,分别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以及更换引导针的比例;记录穿刺过程中神经异感及硬膜外血管损伤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有无脊麻针折断、变形情况;随访患者腰痛及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平均穿刺时间CS组明显长于SS组[(25.21±7.11)s vs (33.71±11.52 )s,(t=6.28,P<0.05)];两组一次、二次、三次穿刺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46、0.93、0.29,P均>0.05); SS组更换引导针的比例高于CS组(15.00% vs.3.00%,χ2=7.39,P<0.05);两组穿刺过程中神经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穿刺过程中无一例发生脊麻针折断、变形情况;穿刺过程中有酸胀不适感及术后腰痛患者CS组明显高于SS组(χ2分别=83.63、30.52,P均<0.05);两组均无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 简易针内针脊麻技术与腰硬联合穿刺技术具有相近穿刺成功率,且更简便快捷、损伤更小、安全性好;但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或初学者,仍以硬膜外穿刺针引导穿刺为佳.
推荐文章
利用硬脊膜的弹性控制针内针深度
硬脊膜麻醉
针内针
神经并发症
细针引导腰麻针径路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
腰麻
细针引导
径路解剖
临床应用
连续脊麻针具的制作与使用
连续脊麻
针具
制作
使用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皮内针技术临床应用 情况调查
缺血性脑卒中
皮内针
日常活动能力
调查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简易针内针脊麻技术的临床应用
来源期刊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9-161
页数 分类号 R614
字数 32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86.2011.02.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双飞 浙江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43 145 6.0 10.0
2 钱军 浙江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10 11 2.0 3.0
3 张运龙 浙江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6 15 2.0 3.0
4 丁国栋 浙江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4 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硬联合麻醉
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月刊
1672-3686
33-1311/R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庆春东路3号(邵逸夫医院)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2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9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