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淮海经济区1986-2008年生态足迹(EFs)的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并对20个成员市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幅达5.74%.2008年,处在前4位的依次为莱芜市(9.143 6 hm2),枣庄市(6.340 4 hm2),淮北市(6.185 2hm2),济宁市(5.004 9 hm2);后4位的分别是阜阳市(1.038 5 hm2),周口市(1.122 1 hm2),宿迁市(1.209 7hm2),开封市(1.319 5 hm2).各成员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高者与最低者相差近8倍,其中能源用地是导致生态足迹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子.经济区人均生态承载力(ECs)表现为稳中有降,但各成员市之间空间差异程度不大,基本在0.4~0.7 hm2之间变化.由此,淮海经济区生态供需状况由1986-1988年的较小盈余,1989年以后逐年出现生态赤字,到2008年人均赤字(EDs)达1.692 1 hm2,年均增长29.08%,显然现有生态承载力已不足以支持其生态足迹需求,很大程度上需依靠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赤字差额,这种发展模式对自身生态经济系统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根据生态可持续评价结果,各成员市的生态可持续指数(IES)普遍偏低,半数以上的城市处在"中度不可持续类"发展状态.其中,莱芜、枣庄、淮北、济宁、泰安、徐州、日照等7市已进入"强不可持续类"城市.最后,从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推荐文章
淮海经济区城市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淮海经济区;
协同发展;
熵权法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中国
历年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赤字)
可持续性评估
大型人工湿地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大型人工湿地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标评价
生态可持续性
中国省级行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行政区
生态环境质量
指标
指数
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淮海经济区生态足迹时空差异与城市可持续性评价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性评价 成员市 淮海经济区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治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227
页数 6页 分类号 X3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105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性评价
成员市
淮海经济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通报
双月刊
1000-288X
61-1094/X
大16开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52-16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2300
相关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popss-cn.gov.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马列·科社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