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某石油类污染场地抽水试验过程中对地下水五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通过对指标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基于抽水、弥散试验,揭示了该场地抽水过程中水质变化的原因,探讨了以水质指标描述石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净化的方法.结果显示,水质变化是由昼夜水温变化、抽水和生化耗氧作用三者引起.其中,水温变化是由昼夜变化引起;电导率减小是抽水作用使导电粒子减少的结果;溶解氧(DO)主要受生化耗氧作用和水温引起的氧溶解度变化的影响;pH受水温引起的水的离子积常数变化、抽水作用引起的酸碱性物质减少和生化耗氧作用产生CO2的影响;氧化还原电位(ORP)受抽水作用引起的反应物质浓度减少和水温变化引起的地下水即时溶解氧变化的影响.其中,pH与DO的关系主要是生化耗氧作用的直接结果.温度、电导率、DO、pH和ORP五项指标可提取为地下水自净速率和净化能力两个主成分,描述地下水净化.
推荐文章
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地下水抽水试验
有机氯农药
污染场地
地下水
抽水试验
典型区域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及污染成因探讨
地下水水质
双同位素技术
地下水污染
总硬度
硝酸盐
石油类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实例分析
土壤
地下水
石油污染
场地调查
太原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分析
浅层地下水
污染源
太原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石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抽水过程水质变化成因
来源期刊 环境化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 优势流 电导率 溶解氧(DO) pH 氧化还原电位(ORP) 净化 即时溶解氧
年,卷(期) 2011,(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7-1635
页数 分类号 X50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楠 42 402 12.0 18.0
2 张敏 57 312 10.0 16.0
3 蔡五田 44 392 11.0 18.0
4 王丹 24 47 4.0 5.0
5 李金英 5 97 4.0 5.0
6 王凯丽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油类污染
优势流
电导率
溶解氧(DO)
pH
氧化还原电位(ORP)
净化
即时溶解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化学
月刊
0254-6108
11-1844/X
大16开
北京2871信箱
82-39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06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644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