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前后路手术对治疗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8例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其中对于5例小于3岁的患儿行经胸腔或经腹膜后的切口切除半椎体,术后辅以支具矫正;对于3例大于3岁的患儿,术前对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术中C型臂监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伴椎弓根内固定矫正.结果:术后随访2~11年,平均4.3年,测定手术前后的Cobb角及躯干位移.侧弯角右术前平均的36.5°矫正到12°(矫正率达66%).对于小于3岁的患儿组的矫正效果,侧弯角由术前的37.7°矫正至9.6°,后凸角由术前30.5°矫正至6°,躯干位移从23 mm恢复至5 mm;对于大于3岁的患儿组,X线及CT相关参数湿示T4~L3椎弓根的横径从(2.6±0.43)~(5.2±0.85)mm;选用的螺钉的直径为3~4 mm,长度为30~40 mm;侧弯角由术前的40.9°矫正至12°,后凸角由术前32.5°矫正至8°,躯干位移从29 mm恢复至7 mm,侧弯角及后凸角丢失分别为2°和3°,所有患儿丢失角度不超过5°,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周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针对患儿的年龄和畸形程度采用前路切除半椎体,术后辅以牵引石膏矫正;或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伴椎弓根内固定矫正,均能取得满意的手术矫正效果;术前对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术中C型臂监测,对保证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尤为重要.
推荐文章
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半椎体切除术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半椎体畸形
效果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分析
先天性脊柱侧弯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
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附8例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758
页数 分类号 R682.3
字数 28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30X.2011.05.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詹新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69 274 8.0 11.0
2 肖增明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179 845 14.0 18.0
3 贺茂林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33 118 6.0 9.0
4 陈前芬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70 285 9.0 12.0
5 沈建成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1 2 1.0 1.0
6 罗高斌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51 292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5-930X
45-1211/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95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