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南方农业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Ⅳ-V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 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 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C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推荐文章
丁鱥鱼胚胎及仔鱼发育的观察
丁鱥鱼
催产
繁殖
胚胎发育
卵黄囊
仔鱼
鳜鱼人工繁殖及鱼苗环道培育技术
鳜鱼
人工繁殖
鱼苗
环道培育
养殖技术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光倒刺鲃
人工繁殖技术
水蛭人工繁殖技术
水蛭
人工繁殖
产卵
孵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
来源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丁鱥鱼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畜牧·兽医·水产·蚕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6-808
页数 分类号 S91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191.2011.07.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万文 36 392 11.0 18.0
5 黄光华 44 172 7.0 11.0
6 陈福艳 31 139 6.0 11.0
10 冯鹏霏 17 4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丁鱥鱼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方农业学报
月刊
2095-1191
45-1381/S
大16开
196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5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