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5-羟色胺(5-HT)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变化特点探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药理机制.方法 收集慢性血吸虫成年患者15例,采用自身对照及重复测量设计,按照60mg/kg的总剂量的2d疗法,分别在服药后12h、24h、36h及48h采血,使用ELISA检测5-HT的浓度,并行EOS计数,同时使崩ELISA检测血吸虫抗体;治疗前后分别行粪便血吸虫虫卵检测.结果 在服药后12h、24h、36h及48h的5-HT浓度分别是(10.2±7.26)、(19.6±11.31)、(43.5±15.72)及(32.21±13.47)μmol/L,任意两个时间点的浓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上4个时间点的EOS计数分别是(0.672±0.15)、(0.613±0.101)、(0.527±0.082)及(0.433±0.113)×109/L;首剂12h后未出现转阴案例,24h、36h及48h分别有1、4及3例患者出现血清抗体转阴,48h内累计转阴率达53.33%,不同时间点的转阴例数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26);治疗结束后共有10例患者的粪便虫卵转阴,转阴率为66.67%,治疗前后的阴性例数构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5-HT与EOS呈显著负相关性(r=0.897,P=0.000),与血清抗体及粪便虫卵转阴例数呈显著正相关性(分别为r=0.724、0.787,P=0.008、0.006).结论 通过刺激机体分泌5-HT促使虫体挛缩,并募集外周血EOS浸润促使虫体死亡,最终使血清抗体及粪便虫卵转阴,以上可能是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药理学机制.
推荐文章
3种CAg检测方法评价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疗效的比较
吡喹酮
血吸虫病
循环抗原
疗效考核
单克隆抗体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吡喹酮
慢性血吸虫病
临床疗效
观察和护理
新流行区血吸虫病人吡喹酮治后10年抗体水平变化
日本血吸虫病
新流行区
抗体水平
COPT
IHA
ELIS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5-羟色胺的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药理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吡喹酮 药理学机制 5-羟色胺 嗜酸性粒细胞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69
页数 分类号 R9
字数 27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463.2011.01.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明智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4)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吸虫病
吡喹酮
药理学机制
5-羟色胺
嗜酸性粒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月刊
1672-9463
11-5248/R
大16开
北京丰台区万源北路7号
82-958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34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08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