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在达到承载极限时,易发生脆断,不利于作为承载构件.该文尝试加入一定量的细直径钢筋以避免TRC的脆断破坏,纤维编织网作为受力的主体,而细直径钢筋作为次承载体.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延性好的细直径钢筋可以克服TRC构件仅采用纤维编织网增强时的脆断缺点.此外,纤维编织网的表面粘砂处理可以提高其和细直径钢筋协同受力的能力:细粒混凝土中加入聚丙烯纤维可提高构件的开裂荷载;而纤维编织网和细粒混凝土的界面植入U犁钩有助于发挥纤维编织网的增强作用,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力.最后,基于RC结构的抗弯设计理论,给出了TRC构件的解析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推荐文章
纤维束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疲劳破坏试验研究
受弯梁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加固
疲劳加载
裂缝扩展
变形发展
双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与理论研究
双预应力
施工工艺
静载性能
锚固
钢纤维高强钢筋混凝土梁剪切韧性试验研究
钢纤维
韧性
剪切韧度指数
改进多特征点法
纤维编织网增强ECC夹心保温复合墙板抗弯性能
夹层结构
纤维增强材料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抗弯强度
理论计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钢筋与纤维编织网联合增强细粒混凝土梁的弯曲试验与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工程力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复合钢筋增强 受弯性能 界面粘结 解析计算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95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375.1|TU528.572|TU31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尹世平 42 214 9.0 14.0
2 徐世烺 73 402 13.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复合钢筋增强
受弯性能
界面粘结
解析计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力学
月刊
1000-4750
11-2595/O3
大16开
北京清华大学新水利馆114室
82-862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0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55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