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肌氨酸氧化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的结果,并探讨胆红素对两种测定方法的影响.方法 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非黄疸标本和黄疸标本,对测定结果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高度相关,有很好的可比性(P<0.05),但碱性苦味酸速率法的测定结果比肌氨酸氧化酶法高.两种方法测定肌酐结果有恒定偏倚,且预期偏倚随肌酐浓度的降低而增大.用黄疸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比较,肌氨酸氧化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测定结果仍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用粉剂总胆红素标准品作为干扰物发现胆红素对两种方法检测血清肌酐值均有正干扰,而换Beckman总胆红素标准液则得出结果为两种方法均不受胆红素的影响.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非黄疸血清肌酐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因其方法原理和仪器不同,肌酐测定需建立不同参考值范围.
推荐文章
肌酐测定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比较分析
肌酐
苦味酸法
肌氨酸氧化酶法
测定
维生素C对苦味酸法及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结果的干扰分析
肌酐测定
苦味酸法
肌氨酸氧化酶法
维生素C
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水平的转换方法
肌酐
酶法
肌酐苦味酸法
转换方法
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
肌氨酸氧化酶法
苦味酸动力学法
偏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肌氨酸氧化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比较和偏倚评估
来源期刊 重庆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肌氨酸氧化酶 碱性苦味酸速率法 血清肌酐 比对
年,卷(期) 2011,(3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72-3374,后插1
页数 分类号 R4
字数 37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348.2011.33.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秦雪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部 143 643 11.0 15.0
2 伍惠玲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部 8 38 4.0 5.0
3 李山 广西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 153 654 12.0 18.0
4 李海炜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部 11 61 4.0 7.0
5 黄霞梅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部 4 23 3.0 4.0
6 钟慧芝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部 4 1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1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肌氨酸氧化酶
碱性苦味酸速率法
血清肌酐
比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医学
半月刊
1671-8348
50-1097/R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宝环路420号
78-2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32
总下载数(次)
3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