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沙棘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被广泛应用于黄土高原造林活动中.为探明不同坡位沙棘光合特征及影响沙棘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沙棘生长旺盛期分坡位测定光合特性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进程,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各环境因子对沙棘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光合有效辐射是空气温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空气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密度变化对空气相对湿度和CO2浓度有显著影响.在上、中和下坡位环境变化可以分别解释85.6%、86.0%和55.22%净光合速率的变异.②下坡位沙棘净光合速率最小,日均值为9.38μmol·m-2·s-1,上、中坡位分别为14.22μmol·m-1·s-1,15.94μmol·m-2·s-1.③10:00之前中上坡位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坡位,但3坡位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无明显差异.④上坡位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到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中坡位光合有效辐射仍为主要环境因子,此外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也有一定影响,为主要限制因子;下坡位影响沙棘光合速率主导因素为光合有效辐射.⑤沙棘在10:00之前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湿度较高而空气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作为阳生物种,沙棘需要足够的光照维持生长,而以往研究表明适度水分胁迫可以提高沙棘光合过程中对水的利用效率.所选流域年降水量535mm,中上坡位水分胁迫并非十分严重.因此,种植于中卜坡位的沙棘即可接受足够光照(特别是10:00以前的光照)进行光合保证生长速率,又能在光合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分利用效率,符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需求.
推荐文章
龙须藤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龙须藤
光合作用
日变化
季节变化
影响因子
青海祁连棱果沙棘自然杂交带三种沙棘 光合特性日变化分析
杂交带
沙棘属
光合日变化
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季节小蓬竹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小蓬竹
净光合速率
生理生态因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坡位沙棘光合日变化及其主要环境因子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通径分析 沙棘 光合日变化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3-1793
页数 分类号 S79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1)
共引文献  (1029)
参考文献  (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836)
二级引证文献  (284)
1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4(2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4)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2)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4)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43)
  • 引证文献(2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60)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8(82)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70)
2019(99)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88)
2020(3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通径分析
沙棘
光合日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