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因素,确定适宜的提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附子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双酯型生物碱提取工艺为:在15℃条件下,将附子粗粉置于10倍无水乙醇中冷浸3次,每次1d,双酯型生物碱收率为0.57%,质量分数为18.81%,其中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收率分别为0.16%、0.032%和0.38%.结论:该提取方法高效、低毒、经济、操作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32%和0.38%.结论:该提取方法高效、低毒、经济、操作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推荐文章
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附子
总生物碱
冷浸
生附子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中双酯型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分析
附子
乌头碱
中乌头碱
次乌头碱
苯甲酰乌头碱
苯甲酰中乌头碱
苯甲酰次乌头碱
不同干燥方法对附子提取物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影响
附子
中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
喷雾干燥
微波加工对附子中酯型生物碱的影响
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AEPARATA)
微波加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附子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中药材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附子 中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 提取工艺
年,卷(期) 2011,(11) 所属期刊栏目 制剂与质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1-1784
页数 分类号 R28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大斌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95 679 13.0 22.0
2 袁小红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74 247 8.0 11.0
3 刘卓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61 5.0 6.0
4 晏星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3 18 2.0 3.0
5 徐春霞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67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附子
中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
提取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材
月刊
1001-4454
44-1286/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67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220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