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高河道输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减少河床的阻力损失,且有与流量相适应的河湾曲率半径、窄深河槽和平整连续的护湾工程,以及各河湾之间流势的衔接配合,这将有利于稳定主槽和平衡输沙.比降是影响输沙能力的重要因素,黄河高村以下河道特别是艾山以下河道比降大幅度减小,必须相应缩窄河宽,才能达到与上游河段输沙能力一致.修建潜水丁坝,可减轻艾山以下小比降河段在非汛期的淤积.黄河水流的挟沙能力不仅与水力因素和泥沙粒径有关,而且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具有多值关系和隐函数特性.
推荐文章
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及计算方法研究
洪水期
输沙水量
水沙搭配参数
河道允许淤积度
黄河健康
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研究综述
黄河下游
输沙水量
输沙用水总量
高效 输沙
黄河下游河道边界条件影响输沙效率研究述评
输沙效率
边界条件
耦合影响
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河道平衡输沙的沙量阈值研究
黄河下游
平衡输沙
沙量阈值
河流生态
数学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与平衡输沙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平衡输沙 河道整治 河湾曲率半径 比降 阻力损失 挟沙能力 含沙量 黄河下游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重点关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
页数 分类号 TV882.1|TV86
字数 58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1.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瑞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11 2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平衡输沙
河道整治
河湾曲率半径
比降
阻力损失
挟沙能力
含沙量
黄河下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