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一次性"产品的过度消费已使得人类渐渐远离心灵、走向物化。在应对愈发严重的工业化灾难中,艺术家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传达自己对于"可再生"概念的理解?并且,用怎样的语言把万物再生的理念更精准地传递给大众、以倡导健康的生活观念?
推荐文章
万物互联智慧广电应用分析
万物互联
智慧广电
疫情防控
应用
谈万物互联时代下的广电网络企业
万物互联
集成运营商
Ubox集成智慧终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京:再生,万物从未消失
来源期刊 缤纷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可再生 消失 北京 艺术作品 展览 思考 艺术家 过度消费 精选 社会责任感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6
页数 1页 分类号 J11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可再生
消失
北京
艺术作品
展览
思考
艺术家
过度消费
精选
社会责任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民艺
双月刊
2096-5257
10-1531/G1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82-186
201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08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