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护理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例,均于颅脑损伤后12 h内采用美国的血管内温度控制系统CoolGard 3000进行血管内亚低温治疗,体内核心温度控制在33 ℃~35 ℃,持续4 d~7 d,复温采用每2 h升高 0.5 ℃的方法升至正常体温.监测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及在达到目标温度后上下波动超过目标温度0.2 ℃的时间百分率,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IC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低温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病人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为124 min±29 min;维持亚低温过程中有14.5%±5.6%的时间超出目标温度范围;除4例低温前即形成脑疝死亡外,其余病人生命体征较平稳,ICP值随温度下降而降低,降温过程保持稳定,复温后GC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未出现与血管内降温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低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性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降温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与病情观察护理是血管内低温治疗成功的关键.
推荐文章
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应用
2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实施和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护理
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
特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预后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2例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来源期刊 护理研究 学科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血管内低温 护理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2-333
页数 分类号 R473.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1.04.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鹏 18 129 7.0 11.0
2 赵岳 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174 1897 23.0 32.0
3 李兰翠 14 82 5.0 9.0
4 刘淑玲 19 131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重型颅脑损伤
血管内低温
护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护理研究
半月刊
1009-6493
14-1272/R
大16开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1987-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3722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8568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