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评价痰热清注射液及痰热清注射液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在6个中心共纳入329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患儿,采用整体随机化方法,将其按照随机编码表随机分入西医综合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西医综合治疗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以下简称B组)、西医综合治疗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及中药汤剂口服或灌肠治疗组(以下简称C组).以病情稳定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危重型转化率为主要指标,动态评估病情变化,评价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结果 共纳入有效病例327例,病原学检测结果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74.4%),三组在病原感染型别、性别、年龄、入组病程、病程中最高体温等基线资料方面分布均衡,但基线体温提示B组体温偏高,C组次之,而A组体温最低(P=0.044).A组、B组、C组三组的病情稳定时间分别为(62.1±42.3)h、(58.7±35.6)h、(57.6±35.2)h,B组、C组的病情稳定时间有缩短的趋势;体温稳定的时间分别为(36.5±23.5)h、(41.2±27.0)h、(39.7±28.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转化率分别为A组4.6%、B组6.4%、C组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原学为依据进行亚组分析,发现除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患者中,A、B、C三组的体温稳定时间分别为(56.0±35.3)h、(26.3±19.6)h、(45.5±14.2)h,B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有缩短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稳定时间的趋势,对于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推荐文章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7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疾病
症状和体征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6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体会
艾滋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CD4T淋巴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27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报告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痰热清注射液 中医药治疗
年,卷(期) 2011,(3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6-3949
页数 分类号 R512.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1.34.0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手足口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痰热清注射液
中医药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