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综合性的保护区功能区划指标是决定区域划分合理与否的关键因素.不可替代性是近年来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新概念,表达一个规划单元在实现整体保护目标中的重要性,能够反映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空间分异规律,将其与人类活动干扰指数结合,可以在划分不同值域与功能分区之间建立联系.在系统保护规划框架下,首先根据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域的指示物种和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然后结合物种生境特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了指示物种潜在分布范围预测,最后借助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了三江源地区不可替代性指数,结合人类活动干扰进行了功能区划分,并对比了现有功能区划与新功能区划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可替代性较高区域与原核心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包括东部中铁、军功、麦秀森林灌丛区;西部索加、曲麻莱湖泊湿地区,高寒草甸区;北部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湿地区;及南部玉树、囊谦森林灌丛区,当曲沼泽湿地区);在保护区总面积未增加条件下,基于不可替代性的新功能区划较原功能区划的保护贡献率及保护效率有显著提高,核心区保护贡献率由61.20%增长到71.21%,新核心区+缓冲区总贡献率由77.57%增长到92.43%,保护区整体贡献率由91.20%增长到95.40%;从保护对象被保护情况看,新功能区划与原功能区划均能完全涵盖所有保护对象,但新功能区所包含的满足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明显增多,原功能区核心区,核心区+缓冲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完全实现目标的保护对象分别占27.50%,47.50%和80.00%,新功能区分别为32.50%,77.50%和87.50%(新功能区划下,只有苔草草甸、冰川雪山、湖泊3种生态系统类型和盘羊、黑颈鹤两个动物物种未达到保护目标).讨论了该研究的意义、方法评价及现实问题,并提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建议:(1)结合实际情况,基于不可替代性和人类活动的功能区划对现功能区划进行适当调整以增加保护区的保护贡献率;(2)对于缓冲区中保护价值较高、人类活动干扰又较强的区域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避免冈人类活动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3)鉴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可以考虑在研究确定的实验区及其外围开展水电站与矿产开发项目,但必须考虑开发项目对周围水域、植被及居民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调整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对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河流泥沙特征分析
含沙量
输沙量
河流泥沙特征
三江源地区
基于不可替代性的三江源地区自然保护区评估及空缺分析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
C-Plan
不可替代性
贡献率
保护空缺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螨类区系分布
青海省
三江源
螨类
区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不可替代性的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保护区功能区划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不可替代性 人类活动干扰 功能区划 保护贡献率 C-Plan
年,卷(期) 201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09-3620
页数 分类号 S759.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迪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93 2213 28.0 45.0
2 王秀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12 374 8.0 12.0
3 栾晓峰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33 408 11.0 19.0
4 曲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3 112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74)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182)
二级引证文献  (263)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6(38)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7(4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8(7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6)
2019(8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4)
2020(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可替代性
人类活动干扰
功能区划
保护贡献率
C-Plan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