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眶下管的长度及走向、眶下孔的位置及形态,为补充人体调查资料及临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电子游标卡尺、双脚圆规及细钢丝等,测量30个成年颅骨(60例)眶下管的长度、眶下孔距眶下缘中点的垂直位置和眶下孔的大小,观察眶下孔的形态及眶下管的方向,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眶下管的长度((x)±s):左侧为(13.54±3.82)mm,右侧为(13.26±3.18)mm.眶下孔距眶下缘中点的垂直距离((x)±s):左侧为(7.78±2.56)mm,右侧为(7.96±1.94)mm.眶下孔的大小((x)±s):左侧横径为(4.7±1.0)mm、纵径为(3.56±1.18)mm;右侧横径为(5.13±1.28)mm、纵径为(3.62±0.56)mm.眶下孔的形态:椭圆形32例(左右各为16例),占53.33%;圆形15例(左倒8例、右侧7例),占25%;不规则形13例(左侧6例、右侧7例),占21.67%.眶下管的方向:从眶下孔至眶下沟,60例全部从内下至上后外方向.结论 眶下管的长度、眶下孔距眶下缘中点的垂直位置和理论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侧眶下管的长度、眶下孔距眶下缘中点的垂直位置和眶下孔的形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要注意进针方向和进针的深度,避免损伤眼球.
推荐文章
眶下管的临床解剖
人颅骨
眶下管
角度
长度
眶下孔闭塞术及临床疗效分析
三叉神经疼眼眶眼外科手术
眶下孔、眶下管的测量研究进展
人颅骨
眶下孔
眶下管
测量
眶下神经眶内段走行的 CT 表现及临床意义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眶下神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眶下管、眶下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临床医学工程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眶下管 眶下孔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年,卷(期) 2011,(9)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5-1347
页数 分类号 R322.9+1
字数 24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659.2011.09.134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祖军 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 9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眶下管
眶下孔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医学工程
月刊
1674-4659
44-1655/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307号
46-13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21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