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0 ~18 岁正常儿童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及其与年龄、心率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组正常儿童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特征.方法 获取并存储164 例0 ~18 岁正常儿童胸骨旁心尖水平四腔、两腔及三腔观连续3 个心动周期二维动态图像,应用GE EchoPAC 软件分析并得到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L)测值,并与年龄及心率进行回归分析.将164 例正常儿童分为五组,幼儿组24 例(A 组,0 ~2 岁),学龄前组32 例(B 组,3 ~5 岁),学龄期组33 例(C 组,6 ~9 岁),青春前期组19 例(D 组,10 ~13 岁),青春期组56 例(E 组,13 ~18 岁),比较各年龄组左心室各节段局部收缩期纵向应变率特征.结果 (1)正常儿童左心室局部心肌SrL 的特征:左心室壁共18 个节段的纵向应变率曲线形态相似.同一室壁心尖段SrL 大于对应室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左心室前壁各节段间Sr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室壁心尖段与基底段和(或)中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除前壁中间段SrL 与年龄无关以外,其余节段与年龄和心率相关,其中年龄对后间隔中间段SrL 影响最大(R2 =0.377),心率对前间隔中间段SrL 影响最大(R2 =0.196).(3)不同年龄组正常儿童左心室局部心肌SrL 比较:SrL 测值随年龄增长大致呈递减趋势;E 组除前壁中间段及侧壁中间段以外,其余节段SrL 测值小于A 组(P <0.05);D 组室间隔、下壁各节段SrL 测值小于A 组(P <0.05).(4) 观察者内变异系数6.3%,观察者间7.8%.结论 正常儿童左心室壁各节段纵向应变率曲线形态一致,表明正常儿童左心室局部心肌纵向方向运动一致.不同年龄组正常儿童左心室局部心肌纵向功能分布存在不均一性,主要体现为幼儿组与青春期组之间的差异,但随年龄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在运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儿童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率时需考虑年龄及心率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