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乳牛隐性乳腺炎多由病原菌引起,不仅使奶牛产乳量下降,乳品质降低,还容易延长奶牛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甚至使病牛失去生产性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等[1].加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盲目使用或滥用抗生素,耐药菌株不断产生,不但疗效不佳,而且可引起乳中药物残留,污染环境且危害人类健康[2].目前,已知的奶牛乳房炎的致病性微生物已超过150种,其中包括球菌、杆菌、支原体、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3].大部分乳房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如革兰阳性的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规模化养殖场中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的感染也很普遍[4].
推荐文章
陕西神木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奶牛
隐性乳房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治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
奶牛隐性乳房炎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治疗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奶牛
乳房炎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奶牛
隐性乳房炎
细菌
鉴定
药敏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京市某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来源期刊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11,(12) 所属期刊栏目 兽医科技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0
页数 2页 分类号 S857.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月刊
1004-7034
23-1205/S
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243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147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4366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