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秋凉伊始,酷热渐退,寒凉渐生,实为四季之中由极热转为极寒(冬季)的一个过渡期.此季的特点在于气候逐渐转凉,同时秋高气爽,空气干燥,中医学因此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如《医门法律·伤燥门·秋燥论》提出“大意谓春伤于风,夏伤于署,长夏伤于湿,秋伤于燥,冬伤于寒”.中医认为燥病多生于秋,故又称为“秋燥”.其特点是初起时就有津液亏少而出现干燥等相关症状,如咽干口干、喉痒、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便秘、小便少等现象.为了防止“燥邪伤人”,除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起居、顺应气候外,还可适当运用中医食补来进行自我保健以远离“燥邪”,同时也为抵御寒冬的侵袭预先奠定物质基础.下面就介绍一些实用的防止“秋燥”的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秋养生保值中医教您祛除“秋燥”
来源期刊 自我保健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1,(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3
页数 2页 分类号 R1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我保健
半月刊
1008-0430
31-1753/R
上海市西康路600弄1号1603室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4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