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豫皖苏边区位于河南、安徽和江苏的三省交界之处。1938年初,徐州会战后,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敌我顽三方都加以关注。1939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彭雪枫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此生长成新四军第四师,并对冀鲁豫、苏北、皖东北和皖东抗日根据地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屏障作用。皖南事变后,边区失而复得,到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豫皖苏解放区,成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前进基地和主战场之一;淮海战役后,又成为渡江南下的基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推荐文章
“150624”苏鲁豫皖暴雨分析
暴雨
天气系统
物理量
诊断分析
苏豫皖三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比较研究
农村信息化
江苏
河南
安徽
比较
冀、鲁、豫、苏、皖五省农机夏收跨区作业调研报告
农业工程
跨区作业
理论研究
农机大户
苏鲁豫皖地区地磁异常场时空近期动态演化特征
郯庐断裂
地磁场异常场
动态演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豫皖苏边区的革命价值
来源期刊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豫皖苏边区 革命时期 战略地位 革命贡献
年,卷(期) cfxyxbhwzxshkxb_201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6
页数 3页 分类号 K26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贤广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豫皖苏边区
革命时期
战略地位
革命贡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月刊
1673-2596
15-1341/C
16开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迎宾路1号
16-15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153
总下载数(次)
1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