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物,其利用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形式,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农业秸秆纤维原料的转化利用将为能源开发和发酵工业原料开辟新的来源.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力度,可寻找出一条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浪费和综合利用率低的有效途径.利用植物纤维素发酵制氢和生物质合成油研究技术的开展,属于国内首创,可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将为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推荐文章
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与应用(Ⅰ)
生物质能源
热化学
热解
气化发电
生物柴油
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生物质能
生物资源
综合开发利用
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类型概述
生物质能源
开发
利用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生物质能源
利用技术
发酵
转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秸秆 利用 途径 生物质能源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6-4147,4150
页数 分类号 X712
字数 42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1.07.1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春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57 814 15.0 26.0
2 李运朝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42 242 10.0 13.0
3 崔四平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37 595 15.0 23.0
4 贾银锁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22 130 7.0 10.0
5 董文琦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处 58 338 10.0 15.0
6 刘旭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4 17 1.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233)
二级引证文献  (11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7(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
利用
途径
生物质能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