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索大鼠慢性持续性脑缺血模型的方法,建立慢性脑缺血研究模型.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通过优化麻醉方式、手术方法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结果 术后动物死亡率为24%,手术组动物在28d,60d,28w,50w时段处死,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8w多数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脑萎缩,50w时全组动物出现明显的全脑萎缩的现象.镜下观察手术组大鼠神经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出现噬神经细胞现象,胶质细胞增生及大量胶质纤维形成.结论 改进的手术方式可以建立形态学上出现慢性脑缺血病理学变化的大鼠模型.
推荐文章
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脑缺血
动物模型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代谢组学
指纹图谱
大鼠脑干缺血模型的建立
疾病模型,动物
脑干
脑缺血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持续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医药前沿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动物模型
年,卷(期) 2011,(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2
页数 分类号 R743.3
字数 18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752.2011.11.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琼霞 江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44 145 5.0 10.0
2 刘丽江 江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87 287 9.0 11.0
3 李艳 江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37 88 5.0 8.0
4 陈莹 江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36 71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慢性脑缺血
动物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药前沿
旬刊
2095-1752
13-1405/R
16开
北京市100026信箱45分箱
18-40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02
总下载数(次)
70
总被引数(次)
675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