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小麦的生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对小麦的生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显著性扣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分别就小麦生物产量与产量和形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10个品种(系)间的生物产量和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变幅分别为16 400~19 900和8 124.0~9 463.5 kg/hm2,收获指数在0.448 2~0.508 5.小麦生物产量与产量和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高效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和千拉重以及上3叶面积、株高、穗长等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小麦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251和0.838.[结论]适当提高有效穗数和高效叶面积指数,改良株型.可提高小麦生物产量,进而获得高产.
推荐文章
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小麦
基因型
生物产量
籽粒产量
收获指数
不同类型能源植物生物产量研究
甜高粱
草高粱
甜玉米
能源
生物产量
生理指标
轮耕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耕层构造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轮耕
小麦-玉米两熟制
耕层构造
产量
品质
以提高生物产量为途径选育杂交水稻新组合
杂交水稻
生物产量
收获指数
相关分析
通经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生物产量影响因素初探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生物产量 有效穗 高效叶面积指数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农艺·园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01-2603
页数 分类号 S512.1
字数 42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1.05.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建来 44 429 11.0 19.0
2 何贤芳 14 56 4.0 7.0
3 赵莉 50 262 9.0 13.0
4 朱昭进 3 31 3.0 3.0
5 王青 3 4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产量
生物产量
有效穗
高效叶面积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