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例的感染位置、真菌种类数量、临床危险因素的研究针对性的提出防治策略.方法 52例患儿均取感染组织的病理样本进行詷生物学检验,记录各患者感染情况、部位、主要菌群、群丝数量,以及临床可能存在的诱发IFI的高危因素等.结果 白色念珠菌是IFI最主要的感染真菌(60.87%),经组内比较明显高于其他菌种(t=11.32,P<0.05);呼吸系统(44.57%),消化系统(23.91)和泌尿系统(16.30%)是最主要的感染部位,经组内比较明显高于其他菌种(t=8.27、5.44、3.62,P<0.05);插管92.31%,、侵袭性操作84.62%、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两种以上76.92%是引发IFI的高危因素.结论 PICU中的IN发病应早预防早治疗,以提高临床的防治效果.
推荐文章
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联合疗法
抗真菌药物
念珠菌属
曲霉属
联合疗法
隐球菌属
协同作用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侵袭性真菌感染
肺炎
曲霉菌
隐球菌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进展
肝衰竭
侵袭性真菌感染
护理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诊治的现状及前景
侵袭性真菌感染
肺真菌
病原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防治策略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指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PICU 侵袭性真菌感染 防治策略
年,卷(期) 2011,(1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4
页数 分类号 R379
字数 17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194.2011.19.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颖慧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 20 92 5.0 9.0
2 曾雪飞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 27 140 7.0 10.0
3 邹莉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 13 32 4.0 4.0
4 方兴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 8 34 4.0 5.0
5 林俊荣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 5 21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
共引文献  (30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ICU
侵袭性真菌感染
防治策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1671-8194
11-4856/R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82-226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639
总下载数(次)
57
总被引数(次)
35345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