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与须家河组地层界线处首次发现微球粒.这些微球粒呈单球体,形状为实心圆球状,直径3~4μm.微球粒成分为硅质球,可见溶蚀结构,推测研究区在中、晚三叠世之交可能发生过陨击事件,为研究四川盆地三叠纪海陆演变、生物更替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推荐文章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进展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生物地层
事件地层
磁性地层
层序地层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
四川盆
地东北
飞仙关组
气藏
成藏
勘探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
东北
晚三叠世
沉积岩相
孔隙结构
储集层特征
油气藏形成
普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普光地区
须家河组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东北三叠系雷口坡组与须家河组界线微球粒的发现
来源期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微球粒 雷口坡组与须家河组界线层 三叠系 川东北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沉积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1
页数 分类号 P694
字数 16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3850.2012.02.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球粒
雷口坡组与须家河组界线层
三叠系
川东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季刊
1009-3850
51-1593/P
16开
四川成都一环路北三段2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