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汶川地震发生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山区,震后内外地质营力加速了灾区地质环境变迁,在变迁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本文通过研究灾区地貌变化、地表破坏、山体震裂、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地质环境现状,分析震后斜坡演化过程、地表地质环境变迁过程、外界因素的影响、崩滑流地质灾害转化关系,总结了地质环境变迁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并提出后重建阶段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震后地质环境的变迁加快,各种地表斜坡地质环境破坏演化对外界因素处于高度敏感时期.(2)地震及其余震的反复冲击破坏,外界荷载的瞬间叠加,未来数十年内,地质灾害处于高度频发、多发、突发时期.(3)后重建阶段,应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注重特殊时期和重要地段的灾害防治,采取“调查评价+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避让搬迁+工程处治”等多种措施组合防治震后地质灾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环境演化过程与后重建灾害防治措施
来源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质环境 演化 后重建 灾害 防治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灾害与斜坡稳定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2-539
页数 分类号 X14
字数 67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9665.2012.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辉 40 152 7.0 9.0
2 肖进 18 42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32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地震
地质环境
演化
后重建
灾害
防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4-9665
11-3249/P
大16开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2-29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5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