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评价工人接触有害的气溶胶,应测定直接参与生物效应的气溶胶组分.劳动卫生学最早提出与健康有关的气溶胶组分(health-related aerosol fraction)这一概念,并用于工作场所粉尘按颗粒大小的选择性采样测定.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对呼吸性粉尘组分的定义在1960年即得到国际公认,尔后也制订了其他一些规则.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标准委员会( CEN)、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工作者协会(ACGIH)在上世纪90年代就可吸入性、胸腔的和呼吸性气溶胶3个组分的定义达成一致意见,在世界范围采用了同一个规则.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在2002年要求测定呼吸性粉尘.近年,人们又提出超细颗粒(ultrafine particulates)这个新名词.由于它粒径小(直径≤100nm),可自由地进出细胞,其健康效应令人担心.ISO/CEN 2004年制订了一个草案,讨论其职业接触和评价问题.近期《The Annals of Occupational Hygiene》发表的文章中,BARTLEY博士阐述了7个组分的气溶胶采样规则,包括呼吸道5个特定的区域(而不是传统的3个区域);在粒径上包括了超细气溶胶颗粒;需要多个热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不同工作原理的采样器矩阵进行测定.其目的并不是取代现有的国际标准,而是要促进采样器的创新设计.本文主要根据BARTLEY博士的述评和有关资料,简要介绍气溶胶组分和采样的一些进展,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
推荐文章
气溶胶颗粒物人体暴露量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气溶胶
颗粒物
暴露量
评估方法
劳动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劳动卫生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拓展的研究领域
黑碳气溶胶
气候效应
碳循环
大气环流
非均相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劳动卫生气溶胶颗粒组分和采样方法的新进展
来源期刊 环境与职业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肺泡 胸腔外 气管支气管 呼吸 人体差异 超细颗粒 个体采样规则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7-470
页数 分类号 R1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肺泡
胸腔外
气管支气管
呼吸
人体差异
超细颗粒
个体采样规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与职业医学
月刊
1006-3617
31-1879/R
大16开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4-568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82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264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