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四川盆地东南缘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和页岩气勘探层位之一.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石热解、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龙马溪组厚为60 ~ 420 m,主要由8种岩性构成:层状-非层状泥/页岩、白云质粉砂岩、层状钙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层状-非层状粉砂质泥/页岩、粉-细砂岩、钙质结核、富含有机质非层状页岩,自下而上沉积环境由闭塞盆地-深水陆棚-浅水陆棚过渡.龙马溪组岩心平均孔隙度为0.58% ~0.67%,渗透率为0.01×10-3μm2 ~0.93×10-3μm2.微孔隙发育,主要为晶间孔和粒内孔.在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TOC值为0.55%~4.41%,仅下部为优质烃源岩,中上部为中等烃源岩.在鄂西渝东地区,石柱剖面TOC值高,为0.55% ~5.88%,其它地区一般在0.3%以下.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Ⅱ1-2型,以Ⅱ类为主.龙马溪组成熟度基本处于过成熟晚期阶段,仅在局部构造高位和龙马溪组上部Ro值不及2.0%.饱和烃色谱-质谱特征表明,龙马溪组下部主要为沉积具有一定盐度的滞留还原沉积建造,生物多为低等水生的菌藻类,但向上逐渐趋于氧化.龙马溪组页岩具有较强非均质性,下部粉砂岩夹层在建深1井密度大,页岩储层在建深1井较丁山1井更发育.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孔隙定量表征
四川盆地
早志留世
晚奥陶世
富有机质页岩
基质孔隙度
页岩裂缝
裂缝孔隙度
岩石物理模型
双孔隙介质
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四川盆地南部
早志留世
页岩
孔隙结构
低压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黏土矿物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层序与沉积特征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
早志留世
半耙笔石
螺旋笔石
层序地层
沉积微相
黑色页岩
页岩气
勘探潜力
页岩孔隙整合化表征方法——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四川盆地
早志留世
龙马溪期
整合化
页岩
孔隙表征
孔隙度
孔隙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基本特征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川东南 鄂西渝东 地球化学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6-421
页数 分类号 TE122.113|P618.13
字数 98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63-5020.2012.0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树根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31 3014 28.0 48.0
2 马文辛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8 157 7.0 8.0
3 张长俊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2 493 13.0 22.0
4 曾祥亮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 101 5.0 6.0
5 王佳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8 124 4.0 11.0
6 黄文明 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1 1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7)
共引文献  (1064)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07)
二级引证文献  (7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3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8(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9(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川东南
鄂西渝东
地球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