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筛选和创制玉米抗病种质资源提供试验依据,研究鉴定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班病生理小种类别,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发生的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为Ht3/Ht1、Ht2、HtN型生理小种,得出此病原菌菌丝最适合生长的PH为7,适合生长温度为20~30℃,菌落在查氏(NaNO3)培养基上生长优于查氏[(NHa)2SO4]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在玉米面培养基中最大,平均生长率为1.55cm·d-1,蔗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3cm·d-1,以NaNO3为氮源时菌落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0cm·d-1。在影响孢子萌发的因素中,PH为7时,孢子萌发率达到最高;在23~35℃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孢子萌发率均可达70%以上。
推荐文章
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小种生理分化的研究
玉米
玉米大斑病
生理小种
中国2001年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玉米大斑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黑龙江省北部七县市玉米大斑病菌小种鉴定
玉米
大斑病
生理小种
鉴定
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
玉米大斑病
生理小种
分离
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来源期刊 黑龙江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生理小种 生物学特性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0
页数 分类号 S435.131.49
字数 50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767.2012.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浦子钢 10 3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大斑病
生理小种
生物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农业科学
月刊
1002-2767
23-1204/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61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33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312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