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8年和2009年的4~8月,在四川省雅江县帕姆岭对棕背黑头鸫Turdus kessler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鸟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营树上巢,营巢树种为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和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窝卵数为2~3枚(n=7),平均卵重(7.96±0.03)g(n=8),卵长径(32.7±0.17)mm,短径(21.9±0.13)mm(n=13),雌雄共同孵卵,以雌性为主,孵化期为15~17 d(n=2),孵化率为83.3%(n=18).雌雄共同育雏,以雄性为主,雏鸟出飞后主要在巢周围的林下或灌从活动,这时亲鸟仍会对幼鸟喂食.在同一繁殖季对巢有重复利用的现象.
推荐文章
黑头(币鸟)生态繁殖习性及人工招引技术的研究
黑头(币鸟)
生态繁殖
习性
食性
人工招引
孔雀鱼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孔雀鱼
繁殖习性
棕背伯劳的研究进展
棕背伯劳
色型多态
食性
繁殖行为
栗鸮繁殖习性的观察
栗鸮(Phodilus badius)
繁殖习性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棕背黑头鸫繁殖习性初步观察
来源期刊 四川动物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棕背黑头鸫 繁殖 育雏行为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资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0,封2
页数 分类号 Q959.7|Q958.1
字数 34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083.2012.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凯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4 817 15.0 27.0
2 岳碧松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5 500 10.0 18.0
3 窦亮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 60 4.0 7.0
4 杨楠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31 2.0 5.0
5 冉江洪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棕背黑头鸫
繁殖
育雏行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动物
双月刊
1000-7083
51-1193/Q
大16开
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90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19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