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适应度是气候变化下适应性研究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气候变化适应度的概念及其定量评价方法,并对淮河南北的小麦适应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境内的南北气候分界线并非淮河干流区,而是由原位置北移约300 km处的最大支流地带,冬小麦的适应度空间变化大致围绕该分界线呈经向分布。淮河分界线以南地域适应度为62.57%,高于以北地域的56.81%,研究结果表明,欲达到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距离完全适应仍有较大空间需要人为调控,且北部相比较南部其调控压力更大。在年际变化上,随着20世纪80年代气候的突变,各地小麦温度适应度骤增,水分适应度骤减,之后随着气候的日趋稳定,各气候要素的适应度不断上升,但在21世纪初上升速度下降,甚至有降低趋势,表明气候变暖的环境对小麦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
推荐文章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
小麦
气候产量
主要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
主要生育期
气候变化
DSSAT-CERESWheat模型
气象因子
日最低气温
近53年河南省初终霜日期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日最低0cm地温
初、终霜日期
时空变化
敏感度
气候变化
河南省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缺陷性分析
农业领域
气候变化
缺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南省境内淮河南北气候变化的小麦适应度比较
来源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度 小麦 北移 淮河 河南省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与气候变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71
页数 9页 分类号 P46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7)
共引文献  (283)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候变化
适应度
小麦
北移
淮河
河南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理科学进展
月刊
1007-6301
11-3858/P
16开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2-94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1748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