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性超声介导微泡破裂促进基因体内转染大鼠肌肉的最适合的转染条件.方法 在大鼠双侧胫前肌内局部注射微泡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混合物,应用不同输出功率、不同占空比及不同超声辐照时间的治疗性超声辐照胫前肌,分别用肌肉局部注射及静脉注射微泡和质粒联合超声辐照,根据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下EGFP表达结果判断转染效果,根据转染效果最好且HE染色下肌肉损伤最小选出最适合的超声辐照条件和最适合的注射方式.将大鼠分为4组:①超声辐照+微泡+质粒组,②微泡+质粒组,③超声辐照+质粒组,④单纯质粒组.选取最适辐照及注射方式后,将大鼠在超声辐照后5d处死,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下观察肌肉EGFP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肌肉损伤情况.结果 在1 MHz治疗性超声辐照下,输出功率2 W/cm2,占空比20%,超声辐照3 min的最适合的辐照条件下,肌肉EGFP表达明显,且无明显损伤.肌肉局部注射较静脉注射更适合.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示4组中超声辐照+微泡+质粒组肌肉EGFP表达高于其余3组,微泡+质粒组高于其余2组(P<0.05).HE染色下未见超声辐照及微泡造成的肌肉损伤.结论 在适合转染条件下,治疗性超声联合微泡能明显增强基因体内转染大鼠肌肉的效率,且不损伤肌肉细胞,可作为基因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病毒性基因转染方法.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治疗性超声介导微泡破裂促进大鼠体内肌肉基因转染的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关键词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 基因转染 肌肉 参数优化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0-935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文晓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60 173 7.0 10.0
2 王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119 709 16.0 22.0
3 邱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118 406 11.0 17.0
4 唐远姣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28 108 5.0 10.0
5 张凌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14 133 4.0 11.0
6 林玲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62 307 9.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7)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
基因转染
肌肉
参数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173X
51-1644/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72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55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