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随着人们对农田氮肥过量施用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和农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问题认识的逐渐加深,不同品种玉米氮素营养效率的研究得到普遍重视.本文选择在我国主要应用的15个玉米品种,在0,120kg·hm-2、240 kg.hm-2氮水平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958”、“32D22”、“滑玉14”、“豫丰335”、“新单29”、“中科11”和“漯单9号”在施氮量为120 kg.hm-2时产量最高;“先玉335”.“浚单18”、“蠡玉13”、“浚单20”、“农大108”、“NE8”、“豫禾988”和“洛玉4号”在施氮量为240 kg.hm-2时产量最高.以产量差异的显著性关系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5个玉米品种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个类型.在3个氮水平下,“蠡玉13”都表现为高产品种,“先玉335”都表现为中产品种,“豫丰335”和“豫禾988”都表现为低产品种.根据玉米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的氮效率,可以将其划分为4个类型,“郑单958”、“浚单20”、“蠡玉13”、“浚单18”和“漯单9号”为双高效型,“农大108”、“NE8”、“豫禾988”、“豫丰335”和“洛玉4号”为双低效型.根据产量和氮效率的聚类分析结果,“蠡玉13”和“浚单20”在中氮和高氮时都是高产又高氮效率的品种;“郑单958”和“漯单9”在中氮时是高产高氮效率的品种;而“豫丰335”、“豫禾988”、“NE8”和“洛玉4号”在中氮和高氮时都是低产又低氮效率的品种;“农大108”在高氮时是低产又低氮效率的品种.玉米产量与氮营养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吸收效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氮素利用效率与秸秆吸氮量之间存在抑制作用,氮素利用效率与氮收获指数间有很好的协同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施氮水平下,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对产量有较大的作用,而氮素吸收效率对产量的作用很小.在低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吸氮量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在高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起主要作用.
推荐文章
施氮水平和追氮时间对玉米子粒产量的影响
玉米
施氮水平
追氮时间
子粒产量
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及土壤矿质氮对施氮的响应
春玉米
施氮量
氮肥效率
土壤硝态氮
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玉米
品种
氮效率
土壤硝态氮
农田氮素表观平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施氮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氮效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玉米品种 施氮量 产量 氮效率 氮吸收效率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9-535
页数 分类号 S143.1|S5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11.2012.005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范骏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9 931 12.0 19.0
2 王玲敏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7 167 6.0 7.0
3 叶优良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61 1054 20.0 3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6)
共引文献  (61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340)
二级引证文献  (25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4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7(5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8(6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7)
2019(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0)
2020(4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品种
施氮量
产量
氮效率
氮吸收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