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近视眼黄斑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及其变化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屈光门诊18~32岁的近视患者68例(101眼),受试者分为中低度近视组23例(40眼)、高度近视组24例(40眼)、正常对照组正视眼21例(21眼).分别进行Zeiss-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Cirrus Hd-OCT4000)测量,对被栓眼的黄斑区进行OCT快速扫描,将黄斑区分为9个区域:中心凹区(A1)、上方内圈(A2)、颞侧内圈(A3)、下方内圈(A4)、鼻侧内圈(A5)、上方外圈(A6)、颞侧外圈(A7)、下方外圈(A8)、鼻侧外圈(A9),分别测定各区域的视网膜厚度,再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A1、A5区视网膜厚度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2、A3区视网膜厚度正常对照组[(322.48±18.90)μm、(306.43±14.98) μm]、中低度近视组[ (320.80±15.67)μm、(305.50±15.71) μm]分别与高度近视组[(311.98±16.14) μm、(296.85±18.32) μm]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均为P <0.05);正常对照组、中低度近视组A4、A6、A7、A8、A9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对照组与中低度近视组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黄斑区域视网膜厚度分布存在区域特异性,随屈光度的增加出现区域选择性变薄,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变薄是确实存在的,主要在旁中心凹区.
推荐文章
高度近视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的OCT检测研究
高度近视眼
黄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的振荡电位研究
振荡电位
高度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眼黄斑体积的分区测定
高度近视眼
黄斑体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高度近视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眼轴长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程度近视眼黄斑区OCT的观察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关键词 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厚度 黄斑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4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458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卫玉彩 35 121 7.0 9.0
2 高瑞新 13 41 3.0 6.0
3 李朝霞 8 40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3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厚度
黄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