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四氨基铜(锌)酞菁为四胺单体,与4,4'-二苯醚二胺(4,4'-ODA)和二苯醚四酸酐(ODPA)进行共聚,合成了聚(金属酞菁)酰亚胺.由于金属酞菁的引入,聚(铜酞菁)酰亚胺和聚(锌酞菁)酰亚胺的介电常数均高于传统聚酰亚胺(PI).以聚(铜酞菁)酰亚胺为基体,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碳纳米管/聚(铜酞菁)酰亚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较为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掺杂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20%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达到200,介电损耗为2.25.
推荐文章
聚合酞菁铁/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氧还原催化性能
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微波合成
聚合酞菁铁
多壁碳纳米管
氧还原
碳纳米管/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酞菁功能化
纤维素
纳米纤维
碳纳米管
静电纺丝
掺杂
超声分散法制备聚酰亚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碳纳米管
超声分散
杂化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金属酞菁)酰亚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酞菁 碳纳米管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高分子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0-1604
页数 分类号 O631
字数 32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1-0790.2012.07.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振华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72 712 15.0 23.0
2 杨旭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49 236 9.0 13.0
3 张丽梅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22 112 6.0 9.0
4 张云鹤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13 81 5.0 9.0
5 王琦桐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酞菁
碳纳米管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