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数值模拟,确定了M1油藏高含水期合理的开发方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各井组最优的气水交替注入方案.该方案不仅考虑了CO2注入量、CO2注入速率、水注入速率、CO2段塞数、气水段塞比等因素,还对首段塞与后续段塞比、CO2浓度、焖井时间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首段塞与后续段塞比应在2:1左右;注入CO2浓度不应低于90%;首段塞合理焖井天数在15d左右,后续段塞合理焖井天数在7~8d.将实验结果与水驱方式进行了对比,在开采后期气水交替注入的采油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含水率低于水驱方式,因此CO2气水交替驱技术可以在M1油藏使用.
推荐文章
深层水敏性稠油油藏开发方式评价
水敏性
稠油
开发方式
组分模型
相态拟合
注气
CP油田稠油裂缝性油藏开发方式优选
稠油
开发方式
蒸汽吞吐
数值模拟
优化
边水稠油油藏水驱后蒸汽吞吐方案设计
断块
稠油油藏
水驱
蒸汽吞吐
油田开发设计
低渗透裂缝性见水油藏开发方式调整对比研究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
开发方式
调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方式选择及最优方案设计
来源期刊 天然气与石油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气水交替注入 正交实验设计 焖井时间 前后段塞比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田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3
页数 分类号 TE323
字数 31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5539.2012.03.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德华 长江大学石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6 369 11.0 17.0
2 马超群 长江大学石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39 3.0 5.0
3 范虎 长江大学石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65 4.0 7.0
4 黄磊 2 1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水交替注入
正交实验设计
焖井时间
前后段塞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与石油
双月刊
1006-5539
51-1183/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升华路6号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4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1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