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绿色农业模式小麦-双孢菇-肥-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绿色农业循环模式中农田、设施单作及整个系统的氮、磷、钾投入产出,探明模式的物质循环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式中,N、P、K养分产投比分别为0.95、1.12、0.75,远远高于农田单作系统和设施单作系统,在农田单作系统中养分产投比低,在设施单作系统中,养分产投比高;还田纯N、P、K占总输入量的27%、60%、39%;在凉州示范区,构建家庭式中小规模经营的“小麦-双孢菇-肥-设施葡萄”绿色农业循环模式,是充分合理并高效利用当地水资源及农业废弃资源的有效途径.
推荐文章
河西走廊绿色农业循环模式研究
河西走廊
绿色农业
循环模式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循环模式“农田-食用菌”生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
绿洲灌区
循环模式
'农田-食用菌'生产系统
氮素流动
穿越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玉门关
祁连山
河西走廊沙漠人工植被区土壤种子库特征
沙漠人工植被区
土壤种子库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循环模式下氮、磷、钾流动分析——以河西走廊凉州示范区为例
来源期刊 土壤与作物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色农业模式 小麦-双孢菇-肥-葡萄 物质循环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165
页数 分类号 S181
字数 319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车宗贤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74 467 12.0 18.0
2 李瑞琴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29 123 6.0 8.0
3 于安芬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28 98 6.0 7.0
4 赵有彪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24 76 5.0 6.0
5 苏永生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21 82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5)
共引文献  (129)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河西走廊
绿色农业模式
小麦-双孢菇-肥-葡萄
物质循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与作物
季刊
2095-2961
23-1580/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0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