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VAD)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疗效. 方法 选择经DSA或CT血管成像(CTA)确诊的VAD患者28例.25例表现为后循环缺血(PCI),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对25例PCI中的21例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或阿司匹林(100mg/d)治疗,3例给予血管内治疗;3例SAH患者中,2例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及椎动脉闭塞术.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并对疗效进行随访. 结果 ①28例患者中,24例有明确的病因或诱因,分别为头颈部异常运动(15/24,53.6%)、动脉粥样硬化(4/24.16.7%)、上呼吸道感染(12.5%,3/24)、血小板增多症和酗酒(各4.2%,1/24),原因不明4例.②28例患者中,25例(89.3%)有PCI症状,其中21例为后循环急性脑梗死,4例为反复短暂性眩晕发作.3例(10.7%)为SAH.③DSA或CTA确诊30支椎动脉和1支基底动脉有VAD.16支(51.6%)表现为“线样征”,9支(29.0%)为梭形或囊形动脉瘤,6支(19.4%)为“珠线征”,2支(6.5%)为双腔征.夹层最多位于V4段(71.0%,22/31),其次为V2段(19.4%,6/31).④25例PCI患者中,药物治疗的21例中19例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9例复查CTA或DSA,4例血管狭窄程度减轻,4例狭窄程度无明显变化,1例椎动脉自行闭塞.血管内治疗的3例,预后均良好,复查CTA未发现血管再狭窄或动脉瘤复发.3例SAH患者中,2例行血管内治疗者的预后良好,复查CTA未发现动脉瘤复发;1例因家属拒绝手术而仅采用药物治疗,再发SAH后死亡. 结论 根据VAD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