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隔震技术的结构虽可以减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但却使其进入了风荷载敏感区.在强气流作用下,隔震层的位移和结构加速度可能会远远超过其限值.本文以我国荷载规范所选用的Davenport谱为目标,运用基于三角级数的谐波叠加法模拟脉动风速时程,针对我国东南沿海某市一幢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住宅,对其在强风荷载和8度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度常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的位移与50m/s风速作用下的位移相当,而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的位移则略大于风速70m/s时的位移.地震作用下结构顶层的加速度远大于风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但当风速达到30m/s时,其加速度就已超过我国荷载规范所规定的人体舒适度限值.
推荐文章
橡胶隔震支座建筑结构脉动观测与减震性能分析
橡胶隔震支座
地脉动分析
减震效果
Ⅳ类场地某医院隔震结构抗震设防参数确定
隔震结构
设计反应谱
地震动时程
抗震设防参数
Ⅳ类场地
具有隔震支座钢管拱桁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钢管拱桁架
隔震支座
抗震性能
塑性铰
动力弹塑性分析
基础隔震体系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上的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
框架剪力墙结构
隔震体系
耗能减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考虑风脉动特性的隔震结构抗震抗风性能分析
来源期刊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隔震结构 脉动风模拟 抗震性能 抗风性能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隔震减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7
页数 分类号 TU311.3|TU352.1
字数 38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8412.2012.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段忠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3 1584 23.0 3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隔震结构
脉动风模拟
抗震性能
抗风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双月刊
1002-8412
11-5260/P
大16开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
2-386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5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1698
相关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index.asp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