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传统调处制度是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古代模式。中国西周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调处的制度性规定,该制度发展至明代时已经相当完备。依据“调处人”的不同身份,可以将中国古代的“调处息讼”大体上分为民间调处、官府调处和官批民调三种类型。中国传统调处制度具有:适用范围的限定性;调处方式的灵活多样性;调处过程的劝谕性;调处依据的多元性等特点。传统社会的调处制度与现代社会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具有相似性、相通性,其包含着“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诸多智慧与资源,同时也为自身的现代转型铺设了道路。在中西法律文化的碰撞事例中,古老的调处转型为现代的调解。
推荐文章
浅析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诉讼
纠纷
农村多元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乡村社会
新型纠纷
多元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衔接与互动
浅谈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构建问题
医疗纠纷
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中国传统社会诉讼意识之反思
传统法律文化
农耕
儒家
无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传统“调处”的非诉讼经验
来源期刊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调处息讼 调解制度
年,卷(期) zgzfdxxb_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9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D90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俞荣根 58 309 9.0 16.0
2 魏顺光 7 18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调处息讼
调解制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4-0602
11-5607/D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80-721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2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