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借助灰色关联度筛选出复合污染体系Cd2+/AT,Cu2 +/AT中沉积物和生物膜吸附阿特拉津(AT)的主要吸附位,包括活性组分铁氧化物(Fe)、锰氧化物(Mn)、有机质(OMs)及其交互作用,并建立主要吸附位与AT吸附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Cd2+对AT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作用,Cd2+质量浓度为0.2mg·L-1时协同效应最显著;Cu2对AT的吸附表现为拮抗作用,抑制效应随Cu2+质量浓度增大呈逐渐增强趋势.Cd2+,Cu2+显著影响了活性组分及其交互作用对AT的吸附行为,活性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在AT迁移转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文章
多种环境因子交互作用对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
环境因子
交互作用
沉积物
阿特拉津
吸附
引入Cu2+的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多元回归模型
环境化学
多元回归吸附模型
重金属复合污染
沉积物
阿特拉津
除草剂
镉-铜-阿特拉津三元复合体系中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过程的模型研究
阿特拉津
重金属
BP神经网络
沉积物
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
基于响应曲面模型的多元复合体系中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规律
复合污染
阿特拉津
沉积物
中心复合设计
人工神经网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沉积物和生物膜吸附阿特拉津的灰色关联分析
来源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生物膜 重金属 阿特拉津 灰色关联度 复合污染 交互作用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3-227
页数 分类号 X132
字数 46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775.2012.0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鱼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院 105 820 14.0 21.0
5 王倩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院 29 305 11.0 17.0
9 王岙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6 65 4.0 6.0
10 高茜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院 13 46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表层沉积物
生物膜
重金属
阿特拉津
灰色关联度
复合污染
交互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7775
32-1668/N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28-8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8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102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