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改变冷轧道次变形率研究其对TA18钛合金管材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其微观组织形貌,用Instron 1185拉伸试验机测试了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冷轧态TA18钛合金管材显微组织为纤维状;冷轧第三、四道次管材的晶粒取向程度弱于第一、二道次,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较低,但延伸率大幅提高;经过750℃/90 min再结晶退火后所有TA18管材晶粒为等轴状晶粒,组织取向消失,同时由于细晶强化作用,使第一、二道次退火后的TA18钛合金管材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强度和延伸率.由于第三、四道次冷加工态性拉伸能指标与第一、二道次退火态较为接近,因此存在通过连轧的方式来简化工艺流程的可能.
推荐文章
高强Ti-3Al-2.5V合金管材的组织与性能
Ti-3 Al-2.5V钛合金
变形率
再结晶退火
TA18钛合金管收缩应变比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TA18钛合金管
收缩应变比
测定
影响因素
冷轧变形对CuNiCo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CuNiCoSi合金
冷轧
变形强化
硬度
电导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冷轧道次变形率对TA18钛合金管材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钛工业进展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冷轧道次变形率 TA18钛合金管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8
页数 分类号 TG339
字数 19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964.2012.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曲恒磊 29 331 9.0 17.0
2 廖强 24 36 3.0 5.0
3 南莉 23 106 7.0 9.0
4 杨亚社 39 105 6.0 8.0
5 舒滢 20 125 6.0 11.0
6 李刚 10 29 3.0 5.0
7 杨建朝 30 287 7.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冷轧道次变形率
TA18钛合金管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钛工业进展
双月刊
1009-9964
61-1292/TG
大16开
西安市未央路96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3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1671
论文1v1指导